“一旦出现道路塌方或地下管线爆裂、泄漏等紧急事情,人们可通过智慧管网快速锁定事发地点,避免了传统挖探坑找管线的方式。与此同时,管网的智能系统还可显示预警信息,为相关单位、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目前,我国地下管线的建设和发展已达到了空前的规模。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齐骥曾在中国经济社会论坛上透露,全国现有的供水、排水、燃气和供热4类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管线长度已超172万公里,目前仍以每年10万公里的速度递增。种类繁多的管线分布在城市的主次干道以及小区下面,平均密度很大。正元地理信息有限责任公司总工李学军表示:“我们从已经开展过地下管线统计的城市中了解到,管线平均密度是每平方公里30公里左右,最密集的城市已经突破50公里,即1平方公里之内有50公里的地下管线处于运行之中,需要人们的细心呵护。”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关注程度不够,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滞后于城市的发展需求,成为城市发展的“短板”。“不少城市的地下管网已存在了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年代久远。加之一些地方对地下管线档案的收集和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地下管网家底不清、现状不明、应急脆弱的情况相当普遍。” 泰华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时念武在分析地下管线存在的问题时如是说。山东省济南市市政局副局长修春海表示,地下管网涉及多个产权单位,传统的直埋方式存在管理不便、安全隐患不易发现等问题,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要加强管理,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目前,国家对地下管线管理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全面推进地下管网的建设。在城市管理不断升级、利好政策出台的双重驱动下,智慧管网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智能技术等构建可视可控的管网运行环境,感知管网的运行状态,分析相应的数据,为城市应急、预警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这是智慧管网的作用。”李学军表示。利用“智慧化”手段了解管线的数量、位置、运行状态等,将看不见的管网变成可视化、数字化、虚拟化的系统,并对其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管控。金洲管道研发中心总监贵慧宏认为,智慧管网在建设过程中,应当开展管线的测绘和探测工程、管线设施监控布设工程、地下管廊附属设施工程。在管理框架上,应建立部省市三级管理平台。整个平台应当有数有据,监管科学。目前,国内的不少城市也已陆续开展智慧管网的建设实践工作,掌握大量的城市基础数据信息。“济南先后建立了数字市政系统和地下管线综合信息系统,基本上实现了15800公里的综合信息系统,逐步实现了城市地下管网的可视、可管、可控。我们启动了二环内数字市政的普查工作,到2011年12月底完成了数字入库,并把二环以外的数据纳入信息库。投资两亿元,实现了市政公用设施数字信息‘一张图’应用。”修春海表示。吉林省四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付永久在谈及四平地下管廊的智慧化情况时表示,四平市利用数字化手段、大数据技术,达到资源整合、智能化监控,并实现管廊和市政道路建设相结合,设计和入廊管线建设相结合,确定管廊的功能区分,保证建成即可投入使用。虽然智慧管网具备可视化等多种特点,可大幅提升城市的应急防灾能力,但是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掌握周围数据,建立日常管理标准,实现管网的智慧管理。在智慧管网中,管线单位日常巡查普遍采用远程视频监控和人工巡检方式。但是,随着入廊管线的增多,应结合智慧管廊系统,出台日常巡查标准,保障管廊的安全运行,实现真正的智慧管理。修春海表示。这个观点引起了贵慧宏的共鸣。他表示现在应当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地下管线的安全保障体系,包括从技术和管理上强化信息安全的保障能力。与此同时,科学编制地下管线的规划。城市平台优先开展数据利用等工作,推进统一的数据标准,充分利用管线普查的数据,将管廊的日常巡检和网格化关联起来,实现管线的标准化和可持续化。李建平表示,建设城市地下管线和综合管廊是保障城市安全、创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希望各地做好顶层设计规划、投融资规划,真正把地下管廊打造成一个安全的百年的工程。
(来源:中国建设报)
如果您尚未关注我们,您可以微信直接搜索公众号“北京住博会”加关注!如果转载请写明出处“北京住博会”。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暨建筑工业化产品与设备博览会
时间:2016年10月13日-15日
地点: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
欢迎随时随地分享您的见解和行业讯息:
合作热线:010-88084973
推荐稿件:miaofei619@126.com
官方网站:www.bjgjzbh.com